稻田课堂开出兴农之花查包養經驗_中国网

人勤春来早,水稻育秧忙。3月13日一大早,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晋祠水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董琦就带着研究生做起了育秧准备。

调查育苗温室大棚生产条件,查看品种、设备是否完好,关注包養網小院基地驻地情况,记录墒情、气温数据……董琦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4月中旬是水稻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农时不可耽误,要尽快准备,科学育秧,保证让今年有个好收成。”董琦说。

让学生到村里读研、与老百姓交朋友是董琦带研究生的一大特色,这也正是科技小院倡导的培养模式。董琦说:“研究农业一定要扎根生产一线。老百姓在生产中掌握了大量的经验,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研究生要与农民交朋友,和他们学经验,帮他们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晋祠大米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自古就有“晋献嘉禾”的典故。2017年,太原市晋源区提出“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并开始筹建稻田公园,董琦加入其中,研究复种晋祠水稻。

“晋祠大米讲究‘七蒸不烂’,蒸出来要有糯性、颗粒分明。糯性意味着品种要选用合适,大米比重、外形、垩白度、胚的完整度等都关系到蒸出来的米是否直立饱满……”研究生们在董琦的指导下,选中“稻花香”大米开始试种。“种植密度不能太大,后期追肥适当提前,氮肥量要小一点,一亩地施2.25千克尿素就够,包養而且一定要施钾肥。”在调研日志上,研究生郭奇详细记录着种植的注意事项。经过不断试验,晋祠大米的产量和品质有了保证,老百姓也卖出了好价钱。

水稻种好了,如何能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大伙听,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目标呢?研究生们用上了科技,打算在稻田里作画。大家一商量,发现“桐叶封弟”“晋献嘉禾”“三七分水”等晋祠大米背后的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题材。于是,确定故事内容、画样稿图、测量实际尺寸……研究生们干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种出了一幅唐风晋韵稻田卷轴画。一时间,涌入稻田公园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稻田公园品牌打出去包養網了,科技小院的师生又开始琢磨在稻田养鱼、虾、蟹,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研究生张书铭基于稻田公园实际,研究了“稻—长江蟹—鱼”“稻—辽河蟹—鱼”“稻—虾”和“稻—鱼”四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监测稻田水环境的动态变化,最终发现“稻—长江蟹—鱼”综合种养模式最适宜在晋源区推广。

扎根实践,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晋祠水稻科技小院的包養师生团队收获满满。多年来,科技小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师生团队共撰写学术论文7篇,获3项发明专利。其中,“大地艺术景观设计技术”已通过技术评价,并推广到了山西省的3个地市。

带领更多的青年人到村里读研,让他们学有所获,这是董琦作为一名导师最大的心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晋祠水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包養網用实际行动浇灌着兴农之花。


西北大山针线活热销海外 乡村查包養網巧手解锁“致富密码”_中国网

中新社兰州3月8日电 题:西北大山针线活热销海外 乡村巧手解锁“致富密码”

作者 闫姣

“妇包養網女们最近连轴转,加急赶制2万余双麻鞋订单,计划于4月底运往沙特。”甘肃省天水市甘谷雅路人麻编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娟,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手工制品甘谷麻鞋还远销欧美,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订单多得做不完”。

图为甘肃手艺人郭娟展示手工制作甘谷麻鞋。(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庆阳陇绣香包、天水雅路人麻鞋、东乡绣娘民族刺绣,定西、陇南中草药扎染,敦煌、白银、平凉剪纸……由甘肃女性手艺人创作的非遗精品,或亮相国际时装周,或与故宫等知名文化品牌联名。近年来,乡村巧手“她力量”在国际崭露头角,解锁新的“致富密码”。

“企业吸纳周边村子共2600余名女性,有陪读妈妈、留守妇女,参与纳鞋底、勾鞋面、组装麻鞋等工序,每月获得3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报酬。”郭娟表示,甘谷麻鞋是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编织而成,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等特点。

“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甘肃省妇联组织“回娘家、体民俗、绽芳华”系列活动,吸引近千名女性体验扎染、传拓,手工制作团扇、养生锤。

甘肃省女性手艺人在“陇原巧手馆”内讲解展示裕固族刺绣、编织、剪纸等技艺,活态传承非遗文化。(资料图) 徐雪 摄包養行情

据了解,甘肃目前累计培养“陇原巧手”6万多名,生产经营企业、产业协会、商户与个体经营户350多个,创业骨干等8000多名,生产20大类1000多种产品,帮助22万名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此外,该省还通过各类巾帼示范基地,发展六大特色产业,辐射带动30多万名妇女就业。

甘肃庆阳市绣娘刘兰芳是陇原巧手,也是女性乡村工匠名师之一。她的刺绣作品不仅热卖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白俄罗斯、意大利包養平台推薦、埃及等地,还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她带领乡村绣娘出镜直播讲述刺绣故事,多途径增加收入。

“这几日正在准备发往法国的一批订单,产品更年轻化、时尚化,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和消费理念。”刘兰芳说。

在刘兰芳女儿张煜瑶看来,香包作为“女性的艺术”,由绣娘制作、讲述有“天然的优势”。她们的刺绣l包養ogo、吉祥物、伴手礼、动漫装饰也进入“Z世代”的视野。

甘肃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美丽产业”的兴起,满足了妇女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的双重需求,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社会家庭和谐、弘扬传统文化瑰宝。

数字人民币带动春节买买买_查包養網心得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春节用数字人民币红包给家人买东西,体验好,还很实惠。”家住浙江杭州的包養刘女士,春节期间在美团平台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中,获得数字人民币超值换购年货权益,她就用数字人民币为家里添置了牛奶、啤酒等年货。“借数字人民币的消费优惠,也为家中增添了‘科技年味儿’。”刘女士开心地说。

春节是传统消费旺季。今年春节,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包養。在各类红包促消费活动的带动下,用数字人民币办年货、购买民生日用品,成为今年新春的消费新趋势,数字人民币也成为促进消费回暖复苏的一股新力量。

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试点城市中,不少地方政府发放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拉动居民消费。如深圳开展了餐饮行业1亿元补贴活动,金华开展了“留东阳过年暖心红包”活动,连云港开展了“新春惠民消费券”促消费活动。此外,还有杭州的“红红火火过大年”餐饮专项消费券、湖州安吉县政府第三轮政府消费券、温州的“温享生活”迎春消费券、无锡宜兴的“TAO最宜兴”新春消费券、济南的“泉城购”春节消费券、金华义乌的“留义过年消费红包”等多种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据记者粗略统计,这些试点地区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额超过1.8亿元。

商业机构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更加多元,覆盖移动通讯、百货商超、交通出行、旅游等多个应用场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各商业机构在试点地区开展了接近200个活动。

来自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1月21日至1月27日,全国各试点地区消费者在美团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或消费券后,在两万余家平台中小微商户消费,为商户生意增添“烟火气”。不少消费者开通数字人民币、领取红包后购买米面蛋奶、果蔬生鲜等各类年节商品,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消费体验。家住北京的武先生介绍,他在美包養網团联合多家银行开展的数字人民币春节促消费活动中,抽中了88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购买了新鲜水果、熟食等商品,节日期间和家人一起享用。

除了抢各地方政府、商业机构发放的消费红包,春节前夕刚刚推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也为消费者增添了新体验。1月19日,数字人民币推出了今年第一次更新,新增“福兔迎春”“五福临门”“恭贺新禧”等多款春节特色红包封面。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QQ、支付宝等平台分享给指定好友或者群发一起抢红包。记者注意到,春节期间,不少家庭群发送数字人民币红包“尝鲜”。家住江苏盐城的李女士已年近七旬,在家里小一辈的影响下,今年春节开始使用数字人民币发红包,“以前都给孩子们发现金红包,以后就发数字人民币红包,理解了也不复杂,封面还好看。”

随着试点深入,数字人民包養網價格币逐步融入居民零售消费与日常生活,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的频次和规模明显提升。用数字人民币消费便利、实惠、省钱,成为春节期间众多数字人民币消费者的共同感受。消费者的踊跃热情,使得春节期间出现了包養網排名“数字人民币消费热”。

美团数据显示,1月21日至1月27日,平台上数字人民币交易订单量较之去年春节增长近4倍,数字人民币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超5倍,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2倍。(记者 陈果静)

“乡村美育找九宮格會議课”开课_中国网

3月5日,志愿者白萱萱教学生们用废旧物品做手工。

当日,浙江省安吉县山川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开学第一节“乡村美育课”。为拓展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山川乡自2021年通过公益组织请来高等院校、爱心企业的志愿者为山乡学生开设戏剧、音乐、摄影、手工等方面的美育课程。

瑜伽場地

教學場地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   2   3   4   >   1對1教學

私密空間

新华全媒+丨再续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鼓去九宮格私密空間岭故事”_中国网

3月25日,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前右)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学生(前左)在福州鼓岭老街漫步交流。

当日,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布朗大学、奥斯威格高级中学等校的美国学生与福州大学学生齐聚福州鼓岭,参加“读懂中国 相约福建”友好交流活动。两国青少年走访鼓岭老街、万国公益社、柳九宮格杉王公园等,感受鼓岭百年中外交融历史风貌,了解九宮格中美交往往教學場地事,畅谈期待与希望,再续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鼓岭故事”。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1對1教學

九宮格

“寻找在杭藏语志愿者” 牵查包養动全城求助消息的背后……_中国网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电(记者黄筱)“紧急寻找杭州藏语翻译志愿者!”近日,一条包養行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为一个从西藏来杭做儿童肝移植的患儿家庭寻找藏语翻译志愿者的帖子,牵动着全杭州百姓的心。

10个月的德勒(化名)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功能衰竭,急需肝移植手术。发出求助消息的儿科医生陈小泉说,前期与家属沟通过程中,发现语言交流是很大的障碍。1月17日中午,小患者妈妈说已经准备了第二天就来杭州。“考虑到后期的诊疗等方面的沟通需求,我们想要找一名懂藏语并且懂一些医学知识的志愿者。”陈小泉同时还联系了医院有关部门,全院上下积极帮助寻找。

“我们担心时间来不及,所以17日下午我发了朋友圈,试试看找志愿者。没想到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我一晚上接了五六百个电话。”陈小泉说,孩子的家人也考虑到沟通交流问题,让懂一些汉语的叔叔也一起来包養網 花園到杭州。

1月18日,德勒的母亲卓玛(化名)和叔叔抱着他,飞行10包養余个小时,跨越2900多公里,从西藏昌都来到浙江杭州。

去年12月,德勒被诊断为胆道闭锁,医生建议肝移植。卓玛一家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这个消息也像晴天霹雳,让这一家人陷入困境。

“很幸运,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做过肝移植的孩子妈妈,做手术的是浙大二院包養網肝胆胰外科王伟林团队,术后孩子恢复得很好!”卓玛说,这位热心妈妈还邀请她加入了一个病友群,群里都是肝移植孩子的家长们,还有浙大二院的医生。

1月18日晚,浙大二院医生接上德勒和他的妈妈,救护车也等候在机场外。新华社发(金宇婷摄)

德勒一家启程来包養網心得杭手术,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杭城,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虎、儿科主治医师金宇婷和医院派出的120救护车也已等候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我以前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来杭州人生地不熟,刚开始心里很没底,没想到下了飞机出来,一眼就看到医生穿着白大褂在出口等我们,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感动。”卓玛说。

18日晚上德勒即入住儿科,医护人员细心照护小患者。经过检查,德勒的情况不乐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功能衰竭等时刻威胁着德勒的生命,医护团队评估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贫血和低蛋白,为肝脏移植做好充分的准备。

1月22日,杭城迎来2024年的第一场雪,德勒也迎来了他生命的转折之日。

当天下午,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和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严盛带领团队,对德勒进行肝移植手术。

王伟林介绍,德勒的肝功能衰竭病情比较严重,团队为他施行了劈离式肝移植,捐献者的左肝外叶捐赠给了他,患儿因为年龄小,发育较迟缓,器官及血管相比正常都较小较细,实际身体情况给手术增加了不小难度。

1月22日,浙大二院医疗团队为小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新华社发(来鑫萍摄)

历时6小时的手术持续到临近晚上八点才结束,术中B超显示手术成功。严盛说,小患者换上了新肝脏,也是重获新生的开始。接下去肝移植团队、综合ICU团队、儿科团队、护理团队等会共同照护,帮助他渡过术后排异反应、术后感染、营养等难关。

小德勒一家飞到陌生的城市,面对的不是冬日的寒冷,而是全城的温暖和新生的希望。据了解,之后三个月左右,小德勒都会留在杭州治疗,多位了解西藏昌都地区藏语的志愿者已经向医院报名,并表示后续随访过程中,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他们,线上线下都有充足的藏语翻译志愿者为小德勒提供帮助。

美美与共的力找九宮格時租量——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_中国网

十年前的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厅座无虚席。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小樹屋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习近平主席在重要演讲中深刻阐述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

十年后的今天,世界呈现新格局、新趋势,也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文明观凝聚更多共识、激发更多共鸣,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持续贡献着中国智慧。

“那是一场历史性的演讲,现实意义在今天更加凸显。”当年在现场聆听演讲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尽管(各国)文化、宗教、种族等各不相同,但人类命运与共。”

“促进相互了解、和平与友谊”

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玛雅文明古城科潘遗址入口,立着一尊精巧的龙头雕像,高昂的圆头鼻子和卷曲的龙须与“中国龙”神似。雕像旁的解说标识牌上,写着一对考古搭档的名字:李新伟和拉莫斯。

作为中国与洪都拉斯联合考古项目双方负责人,两人对于文明的理解有着很多共通之处。李新伟认为,研究文明必须拥有国际视野,中国的文明观以平等为基础面向世界。在拉莫斯看来,“洪中文明有差异,双方考古方法不同,但合作中总能达成一致”。

2023年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遗址入口陈列厅,洪都拉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西部地区代表萨尔瓦多·马丁内斯介绍联合考古队发现的龙头雕像。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十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这样阐释文明的意涵。

十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寄语中美两国人民要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时,强调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正如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的观察,这样多层次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将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也将促进相互了解、和平与友谊”。

这个春天,世界文明百花园中,更多的友谊种子正在播撒。

2023年3月28日,观众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参观“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考古博物馆,兵马俑亮相“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又一扇窗口。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介绍,兵马俑是陕西最受海外欢迎的文物,近年来在秘鲁、英国、泰国等国展出,吸引参观人数累计逾百万,“加深了中国与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法国凡尔赛宫,70多件艺术珍品刚刚被精心打包运往北京,即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上展出。这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一项重磅活动,策展团队对展品精挑细选,旨在呈现双方在科学、外交、艺术创作等领域广泛交流的历史。法方策展人、凡尔赛宫文物部负责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盛举。”

2024年3月11日,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工作人员准备打包油画《路易十四戎装像》。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将于4月至6月在故宫共同举办“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凡尔赛宫工作人员将70余件法方展品打包装箱,计划在不久之后将其运往北京。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同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文交流不断丰富,中外伙伴在交流中相知相惜,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新丝路”也是一条“文化丝路”

东非国家乌干达,45岁的培训师马丁·奥科埃德通过远程教育模式传授個人空間基础医护知识,填补该国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空白。奥科埃德2018年获得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的长城奖学金,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信息和通信技术。他对记者说,这一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的项目“影响未来几代人”。

肯尼亚基西大学讲师阿塞纳丝·马奥贝也是长城奖学金获得者。2019年在中国学习期间,她在上海参与社区工作,在山东农村见证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学习基层治理经验。她说,与她同一批的长城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就职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等不同领域,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对他们投身本国发展很有帮助。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宣布,将长城奖学金名额由每年25人扩大为75人。这一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奖学金项目被联合国官员称为支持“南南合作”的典范。

2022年5月11日,在斐济第三大城市楠迪,一家斐济蘑菇公司员工展示在中国援斐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帮助下种植的蘑菇。新华社记者 张永兴 摄

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互通互鉴、携手前行,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发展,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说,以人为本,通过提供教育、技能和技术提升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中国倡导的发展观、文明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非常契合。

2024年3月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列车从拉伊铁路莫博拉吉·约翰逊火车站驶出(无人机照片)。2021年6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集团)承建的连接拉各斯和伊巴丹的铁路(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干线全长约157公里,支线长约7公里,采用现代化铁路标准,设计时速150公里。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中国同中亚、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唐朝时期,长安城里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郑和七下西洋,留下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在十年前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古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互动的恢弘历史。

对习近平主席描绘的古丝绸之路联通东西的繁荣景象,博科娃印象深刻。“那是一条贸易和经济的交流之路,也是一条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之路。”

博科娃去年来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今日中国同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有了更深入了解。推广杂交水稻、菌草种植技术,修建开通多条铁路和班列,推动鲁班工坊和各类教育培训项目落地……十年间,“一带一路”合作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造福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民生。

2022年9月19日,在位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吉布提工商学校,学生在鲁班工坊铁道运营沙盘教学区学习。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博科娃认为,这条“新丝路”也是一条“文化丝路”。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博科娃看来,这场联合“申遗”是中国对保护文明与协同发展的又一贡献。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达成一系列共识,包括继续巩固文化、旅游等人文合作,中方还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视文化和文明。”博科娃说,“只有不同文明深化交流,人类才可能实现文化、科技和知识的繁荣发展。”

“每一句话到现在都不过时”

中法文化旅游年另一场特色活动“遇见拿破仑”展览即将在北京举行。展品中有一张羊毛真丝挂毯,描绘的场景是拿破仑在一场关键战役后,为自己的卫队颁授荣誉佩剑。

拿破仑一度仗1對1教學剑称雄,最终落败于滑铁卢。他在同法国诗人丰塔纳的对话中承认:“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十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拿破仑这句话并指出,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当前,世界和平依然笼罩在阴霾之中,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巴以局势骤然升级,恐怖袭击时酿惨剧。向更深层次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的共享會議室旧思维死而不僵,挑起新一轮“文明冲突”正成为蓄谋者的幌子和工具。

“那场演讲中的每一句话到现在都不过时,我们依然面临相同的问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误解、不合作。”博科娃说,“习近平主席推动文明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理念,对当下至关重要。”

这是2023年4月19日拍摄的西安大雁塔(无人机照片)。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丝绸之路54个廊道中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文明的力量,是维系和平的力量,至柔至刚。从主场外交到出访国外,从双边晤谈到多边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一次又一次阐释文明交流互鉴的要义:“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认为,习近平主席所阐释的中国文明观,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消弭矛盾,这种推崇“坐下来平等协商”的文明观与“拳头大就可欺负弱小”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从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到在乌克兰危机中多方奔走穿梭外交,再到为推动巴以停火不懈努力……中国为化解冲突而呼喊,为促进和平而奔走,为推动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塞内加尔通讯社前总编谢赫·恩迪亚耶认为,中国提出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力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加深彼此认识、减少误解偏见,为不同文化包容共存带来新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智慧启迪。中国将继续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文明力量。

文字记者:张远、张代蕾、徐永春、吴昊、杨一苗、张百慧、黎华玲、王旭琛、聂祖国

《跨越文明的对话》视频记者:苏轶人共享會議室、朱龙川、孙鑫晶、徐永春、彭卓、陈刚

《美美与共的力量》视频记者:孙鑫晶、沈浩洋

海报设计:殷哲伦

编辑:乔继红、陈杉、孙浩、丁莹、林小春、王玉珏、王丰丰、王海燕、单宇崎、龚兵、杨光、姜子炜、邬金夫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去九宮格見證开幕_中国网

小樹屋

3月28日,参会者从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式会场外的展板前走过。

当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本九宮格届大会以“极视舞蹈場地听 强赋能”为主题,围绕深耕精品内容、壮大主流舆论、强化科技赋能、深化行业治理、加强国际传播五方面设置议题,举办主题论坛、发布活动、放映展1對1教學映等活动。

新华社记者 唐文1對1教學豪 摄小樹屋

1   2   3   4   交流 5   6   >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查包養網站比較问答之六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新华社记者姜琳、黄垚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乎千家万户,也是全国两会上热议的焦点问题。去年以来,青年调查失业率引发关注,一些外媒和外国机构也借机唱衰中国经济。

如何看待当前青年面临的就业压力?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会否影响青年就业?职业发展有何新动向?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

如何正确看待青年就业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由此引发一些担忧。部分外媒抛出了“倒闭潮”“失业潮”论调。

青年就业问题是否如一些外媒所言在“持续恶化”?

“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初次进入市场找工作,有一个工作搜寻与空缺职位的匹配过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每到毕业季,年轻人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青年失业率都会有所上升。随着工作陆续确定,青年失业率一般会在7月左右达到顶峰后逐步回落。

那么,当前青年就业形势究竟如何?

不可否认,就业存在压力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亮出国家化解青年就业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2024年新成长劳动力规模仍然较大”“2024年经济运行风险挑战增多、重点人群就业压力较大”,计划报告点明设置今年就业预期的基本动因。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从去年“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今年“1200万人以上”,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信号。

“随着经济回稳向好,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部分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求职的年轻人数量继续增加,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分析。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企业招聘持续向好,但招聘岗位数量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过去吸纳毕业生最多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恢复依然较慢。

“毕业生找工作时求优求稳,用人单位也提高了招聘门槛,这就导致部分包養青年‘就业难’与部分岗位‘招聘难’并存的现象更加凸显。”莫荣委员表示。

帮助青年就业,各级党委政府都做了什么?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强化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对企业招收毕业生的,给予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打造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青年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等的困难毕业生,离校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离校后提供“一人一策”帮扶,优先提供岗位信息……

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有力有效政策弥补市场不足,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今年计划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聘(录)安排”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期待政策给青年就业带来更多利好。”广东海洋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唐锦涛告诉记者,去年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今年春节后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多场招聘会,社区也不断推荐岗位。自己逐渐增强信心,10天前成功入职了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

“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看到,确保就业大盘稳,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将为稳定就业大盘特别是保障青年就业提供强力支撑。”莫荣委员说。

数字化、智能化会否影响青年就业?

近年来,随着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加速,无人工厂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加快推进,一些人关心,这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

“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来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在部分岗位被替代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新机会。而这种变化总体对高校毕业生更有利,因为其数字化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更加青睐熟悉互联网、综合素质高的求职者。”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

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转向智能制造后,确实减少了一线普工数量,但同时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精密模具制造成型等数百个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包養亟待补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

“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用机器替代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劳动是大趋势。”曾湘泉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劲松看来,新一代求职者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关键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智力型、技术技能型岗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新举措。

计划报告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拓宽就业增长点。

“一大批新岗位、新职业将加快涌现,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多职业新选择、发展新空间。”王劲松代表说。

也有人担心,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愿意到制造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一些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不少毕业生将眼光更多投向前沿领域和高科技行业。部分制造业企业收到毕业生简历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更是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这两年,电动汽车、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可观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大大增强了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就业“新风口”。

青年就业能力如何提高?

转型升级产生了岗位新供给,同时也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新需求。二者不匹配的矛盾如何化解?

“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加快促进产训结合,开展百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提出一揽子新举措。

“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更加匹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计划报告中的新安排,释放了人才培养的包養新信号。

四川九洲元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资专员李静告诉记者,公司在成都招聘视频拍摄剪辑、新媒体运营等多个岗位,大多只要求大专学历,月薪最高到1万元。“看起来门槛不高、待遇也不错,但这些岗位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有很多毕业生投来简历,但符合条件的不多。”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们学校从2020年开始,重点针对就业难度相对较大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将95个专业压减到了75个;同时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改进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环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介绍。

“能明显感觉到毕业生就业面更宽、适应力更强,去向落实率从2020年的87.2%提高到了2023年的90.5%,2024年预计可以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吴德代表说。

压力之下,青年自身如何调整?

在一些外媒关于中国青年就业的报道中,“躺平”“摆烂”成为高频词,有包養網外媒称“全职子女成为趋势”,甚至称中国有1600万城市青年选择“家里蹲”。

“‘躺平’‘摆烂’不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的真实描述。无论考研还是找工作,大家都很努力,都想早点‘上岸’。我和宿舍同学一起求职时,大家每天都互相交流招聘信息、面试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张翱聪说。

我国已有超2.1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每年毕业生规模已超千万人。在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里,出现缓就业、慢就业的情况不难理解。关键是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准确把握青年群体就业整体状况,辨明整体和局部,分清主流和支流。

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还是代表委员的一线调研,抑或是记者的采访观察都显示,绝大部分年轻人正在积极寻求机会、想办法实现自身价值。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年轻人的观念总体更加开放,求职路径也更为多元。

越来越多大学生积极调整发展路径,选择主动对接职场包養網所需,脚踏实地提升能力:招聘会上,一些低年级大学生来提前“热身”或寻找实习岗位;培训机构中,自己花钱来学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下班后,到夜校培训“充电”成为年轻人潮流……

“相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人的变化是一种渐进式变量。但是一旦激发,就会产生巨大力量。”莫荣委员说。

“寻找在杭藏语志愿者查包養行情” 牵动全城求助消息的背后……_中国网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电包養(记者黄筱)“紧急寻找杭州藏语翻译志愿者!”近日,一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为一个从西藏来杭做儿童肝移植的患儿家庭寻找藏语翻译志愿者的帖子,牵动着全杭州百姓的心。

10个月的德勒(化名)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功能衰竭,急需肝移植手术。发出求助消息的儿科医生陈小泉说,前期与家属沟通过程中,发现语言交流是很大的障碍。1月17日中午,小患者妈妈说已经准备了第二天就来杭州。“考虑到后期的诊疗等方面的沟通需求,我们想要找一名懂藏语并且懂一些医学知识的志愿者。”陈小泉同时还联系了医院有关部门,全院上下积极帮助寻找包養網價格

“我们担心时间来不及,所以17日下午我发了朋友圈,试试看找志愿者。没想到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我一晚上接了五六百个电话。”陈小泉说,孩子的家人也考虑到沟通交流问题,让懂一些汉语的叔叔也一起来到杭州。

1月18日,德勒的母亲卓玛(化名)和叔叔抱着他,飞行10余个小时,跨越2900多公里,从西藏昌都来到浙江杭州。

去年12月,德勒被诊断为胆道闭锁,医生建议肝移植。卓玛一家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这个消息也像晴天霹雳,让这一家人陷入困境。

“很幸运,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做过肝移植的孩子妈妈,做手术的是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王伟林团队,术后孩子恢复得很好!”卓玛说,这位热心妈妈还邀请她加入了一个病友群,群里都是肝移植孩子的家长们,还有浙大二院的医生。

1月18日晚,浙大二院医生接上德勒和他的妈妈,救护车也等候在机场外。新华社发(金宇婷摄)

德勒一家启程来杭手术,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杭城,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虎、儿科主治医师金宇婷和医院派出的120救护车也已等候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我以前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来杭州人生地不熟,刚开始心里很没底,没想到下了飞机出来,一眼就看到医生穿着白大褂在出口等我们,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感动。”卓玛说。

18日晚上德勒即入住儿科,医护人员细心照护小患者。经过检查,德勒的情况不乐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功能衰竭等包養时刻威胁着德勒的生命,医护团队评估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贫血和低蛋白,为肝脏移植做好充分的准备。

1月22日,杭城迎来2024年的第一场雪,德勒也迎来了他生命的转折之日。

当天下午,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和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严盛带领团队,对德勒进行肝移植手术。

王伟林介绍,德勒的肝功能衰竭病情比较严重,团队为他施行了劈离式肝移植,捐献者的左肝包養外叶捐赠给了他,患儿因为年龄小,包養平台推薦发育较迟缓,器官及血管相比正常都较小较细,实际身体情况给手术增加了不小难度。

1月22日,浙大二院医疗团队为小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新华社发(来鑫萍摄)

历时6小时的手术持续到临近晚上八点才结束,术中B超显示手术成功。严盛说,小患者换上了新肝脏,也是重获新生的开始。接下去肝移植团队、综合ICU团队、儿科团队、护理团队等会共同照护,帮助他渡过术后排异反应、术后感染、营养等难关。

小德勒一家飞到陌生的城市,面对的不是冬日的寒冷,而是全城的温暖和新生的希望。据了解,之后三个月左右,小德勒都会留在杭州治疗,多位了解西藏昌都地区藏语的志愿者已经向医院报名,并表示后续随访过程中,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他们,线上线下都有充足的藏语翻译志愿者为小德勒提供帮助。